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在中国,估计心力衰竭的人数约为1370万,而心力衰竭的5年生存率仅为34%。心力衰竭的治疗对全世界的心脏病医生来说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当然,人们一直在探索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今天,陈医生将告诉你,从17世纪到现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取得了哪些进展?
心衰怎么治疗?
1.利尿剂
这种药物主要是肾小管特定部位的钠。氯重吸收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消除心力衰竭时形成的水钠潴留。这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消除液体潴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也是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必须使用的药物。但对于高钾血症或利尿剂、磺胺类药物过敏和交叉反应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是治疗心力衰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可以适应所有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长期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坚持服用,除非有交叉反应或不耐受,否则必须终身服用。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喉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最好定期去医院复查。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该药物可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避免AT1受体过度兴奋引起的血管收缩、组织增生、促进细胞坏死等不良症状,同时加强Angⅱ与AT2受体的结合。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患者,但禁止严重肾衰竭和孕妇哺乳。
4.β受体阻滞剂。
这种药物可以恢复心肌细胞β1受体的正常功能。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延缓心肌重构。主要适用于LVEF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患者服药稳定,检查为慢性心力衰竭,则需终身服用。但不适合支气管哮喘和病态窦房结合征患者。
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主要抑制醛固酮和Angⅱ对心肌的重构,特别是对促进心肌细胞外基质纤维增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可适当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但不适用于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过敏史的患者。
6.钙通道阻滞剂。
这种药物对患者的心功能有很好的恢复作用,但对于高血压仍超过130/80mmHg的心力衰竭患者,最好考虑长期使用二氢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