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成分里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当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动脉炎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沉积物,叫做血栓,血栓严重时引起血管堵塞。
按血栓成分不同可分为红色血栓、白色血栓、细胞栓、透明血栓等,血栓对人体危害大,心脏血管形成血栓会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颈部血管形成血栓会使脑部缺血,脑血管形成会发生脑梗,肺部血管形成导致肺栓塞病人会猝死,双下肢血栓形成可以引起静脉曲张等疾病,因此为了预防疾病发生或疾病进展就需要抗血栓,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抗血栓。
造成血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基础性疾病等等。
1.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血管堵塞的常见原因之一,比如长期熬夜、抽烟、喝酒、运动量过少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血液中的废物过多就容易造成血管堵塞。
2.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饮食也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重要原因。若患者长期保持这种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就会导致血脂、甘油三酯升高,血管内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血管堵塞。
3.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管堵塞的直接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壁变硬,血管内膜会逐渐病变。同时血液中的脂质、钙质容易沉淀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随着斑块越来越大,最终就会出现血管堵塞。
4.存在基础性疾病。若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基础性疾病,出现血管堵塞的概率要比正常人大很多。在不注意生活以及饮食的情况下,上述基础性疾病的病情就难以控制住,随着基础性疾病的病情加重,患者就容易出现血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