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病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患者在脑出血恢复期应注意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脑出血常常突然发病,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进展。早期病状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出血量大和出血部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昏迷,言语含混、面部麻木、视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典型症状也会随之出现。脑出血并不具有传染性。
治疗脑出血的方式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病情危重或有继发原因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则须进行外科手术。此外,针对脑出血导致的高颅内压、高血压等问题还须进行相应药物治疗。
1、饮食调理: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如减少钠盐摄入量,每日食盐不超过6g;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少吃或不吃肥肉及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并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运动锻炼:可遵医嘱循序渐进地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行走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练习等。同时可以配合针灸理疗等方式辅助改善症状,但需注意适度为宜,以免加重病情。还可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的情况;
3、药物治疗: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等。如果存在其他并发症,则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抗凝血类药物用于防治动脉硬化所致的脑梗死复发等情况。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头部CT检查了解颅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尽快恢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