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10觉障碍为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10次~20分钟,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图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本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其发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1.微血栓 颈内动脉和椎-附壁血栓形成、硬化斑块、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阻塞脑动脉。当栓子破裂或移动到远端时,缺血症状消失。
2.脑血管痉挛-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漩涡减速时,症状消失。
3.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颈动脉和椎-当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短暂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导致疾病发作;血压升高后,症状消失。这种疾病在血压波动中更为常见。此外,心律失常、房间传导阻塞、心肌损伤也会突然减少局部血流。
4.颈动脉扭曲、过长、打结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转头时可引起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