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日常生活中,引发脑出血的因素:
1.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脑出血。
2.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
3.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后遗症的诱因。
4.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破坏,虽经治疗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②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脑功能受损的程度不一。③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对于部分脑出血量较少的患者而言,可能仅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预防再次发生脑梗死。
若患者在发病时脑部血管破裂较大,导致大量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以及脑室中,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则这种情况下的脑出血则无法治愈。此类情况需要立即采取开颅减压术的方法来进行抢救,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而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
建议存在上述疾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小米粥或者是南瓜粥等,也可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芹菜等补充维生素C促进身体恢复。另外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自身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