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到正规的血管外科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如动脉压力测定、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TA、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有肢体动脉狭窄和闭塞。必要时,医生还建议将放射线下的造影剂注入血管,并使用x线准确显示血管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内科脂肪调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只能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的狭窄和闭塞。血管腔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准确、可重复操作的优点,是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流发展方向。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球囊扩张(PTA)治疗的后续手段。支架植入可以减少血管弹性收缩和重塑,保持血管腔通畅,降低再狭窄率。
病例介绍
老年男性,间歇性跛行一年多,下肢疼痛症状逐渐加重,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提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DSA造影显示右下肢股浅动脉长期闭塞。在导丝导管的配合下,血管成功打开,PTA球囊用于扩张血管,血管支架用于打开闭塞血管。复查造影显示右侧股浅动脉血流恢复正常,下肢疼痛症状立即缓解。
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
药物洗脱球囊(Drug-CoatedBallon、DCB)是将以往PTA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相结合,将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附着在球囊表面,通过PTA技术扩张形成血管狭窄部位,通过扩张DCB将球囊上的药物输送到病变局部血管壁,从而抑制平滑肌增生,防止再次狭窄。已广泛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或膝下动脉狭窄闭塞,不适合支架治疗。
病例介绍
中年男性在一年多前因创伤导致右腘动脉破裂。当地医院急诊科植入右腘动脉覆膜支架,术后半年多右下肢间歇性跛行,行走后疼痛症状逐渐加重。下肢动脉CTA提示右腘动脉支架内闭塞。
DSA造影显示右腘动脉支架内闭塞,与术前CTA一致。在导丝导管的配合下,通过狭窄闭塞血管段成功放入溶栓导管进行持续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48小时后,DSA造影显示右腘动脉支架血流部分恢复,仍有中重度狭窄。考虑到与支架内膜增生和旧血栓形成因素有关。球囊扩张血管,复查造影显示右腘动脉血流恢复正常,下肢疼痛症状立即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