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也叫脑梗死、脑埂塞,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的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脑梗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厚、血管腔变狭窄,有的远端血管出现闭塞,导致血管供应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的坏死。根据梗塞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一样。患者额叶出现梗塞的症状,表现的是患者性格改变、淡漠,而且记忆力下降、思维方式有所改变。
如果患者损伤的部位是在内囊区,可以出现对侧肢体的偏瘫以及偏身感觉障碍,还可以出现同向性的偏盲。
另外,如果患者的脑梗部位在小脑位置患者会出现同侧小脑的走路不协调。如果脑梗位置在脑干,患者表现一侧肢体的瘫痪,而且还会伴有饮水呛咳。如果是枕叶出现梗塞,患者会出现同向性的偏盲。
临床上把引起脑梗的原因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就包括颈内动脉,主要主管大脑前2/3的供血,和椎基底动脉主要主管大脑后1/3的供血,一些病人在大动脉的管壁上有硬化的斑块,如果是软斑块,斑块的表面就不稳定,很容易脱落而造成远端血管的堵塞。斑块的形成和高血脂有关,需要服用他汀类的降脂药物,目的是延缓斑块的发展和稳定斑块防止脱落。第二、心源性,一些心脏的疾病,包括房颤、心脏瓣膜病,心梗之后还有心衰、心房黏液瘤等,会在心脏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也可以引起脑梗,这种病因的治疗主要是,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来预防。第三、小动脉的闭塞,高血压引起脑部小动脉的硬化、玻璃样的改变,糖尿病也可以引起微小动脉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治疗方面需要控制血压和血糖。第四、不明原因型的,也就是目前的检测手段还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得脑梗之后除了心源性的,其他几种类型都需要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