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脑出血患者恢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需要多注意饮食,也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还需要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1、多注意饮食:脑出血患者需要以低脂、低糖、低盐饮食为主,需要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较丰富的食品,促进身体快速的恢复,有利于身体健康。
2、生活习惯:患者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同时对于合并有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尽早的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康复训练、认知训练等。
3、日常病情监测:在首次脑出血复发的风险几率为2.1-3.7%左右,所以对脑出血患者应该要进行血压监测,防止脑出血出现复发,血压应该要控制在90-140毫米汞柱之间。平时患者需要定期的前往医院检查,明确自身的健康状况。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焦虑和紧张。
脑溢血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需要注意明确病因并进行干预、日常护理、病情观察等。如果脑溢血患者病情不稳定,还需要继续遵医嘱用药治疗。
1、明确病因并进行干预:大部分脑溢血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控制不佳所导致的,需要进行控制血压,避免再次发生脑溢血。而如果是由于动静脉畸形或者是血管瘤破裂所导致的出血,需要进行干预治疗比如介入或者外科手术,避免再出血;
2、日常护理:脑溢血后患者要严格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情绪过度的波动。另外,患者卧床期间还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勤给患者翻身拍背,避免压疮和肺部感染,尽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对于肢体瘫痪患者,可以适当对局部进行运动和按摩,避免长期瘫痪所导致的肌肉萎缩以及静脉血栓形成;
3、病情观察:应该注意观察肢体运动、神志、瞳孔等变化,如果发现有瞳孔散大或者是肢体运动等症状加重,要注意排除出血增多的可能,需要复查头颅CT。此外,脑溢血患者在出血的3-5天可能会出现水肿高峰期,如果出血较多,水肿比较严重,可能会发生脑疝。如果发生脑疝可能会危及生命,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去骨瓣来缓解颅内压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