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片子上报了“腔隙性梗死”和“腔隙性缺血灶”,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做好一级预防就可以了。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控制脑梗塞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亦称病因预防。未发生脑梗塞但有发生风险的人群或个体,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为了防止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控制发病。做法如下:
1、筛查并控制危险因素(最重要)
除了年龄、遗传基因不能控制,其它可控的危险因素如果控制好,可以降低70~80%的脑梗风险。
常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颤动、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或狭窄、吸烟、过量饮酒、打鼾、缺乏运动等。
所以,重点是要筛查以上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改善生活饮食方式,坚持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2、多喝水
水是血管天然的稀释剂,平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喝温白开水,不要添加糖、蜂蜜、香精等添加剂,可以适当地喝淡茶(绿茶或红茶)或柠檬水,这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稀释血液,不仅有助于排泄毒素,减轻体重,也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坚持运动,每天大约 20 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跳舞、骑自行车或打太极拳。
4、健康饮食
日常饮食应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白肉,高纤维、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为主,少吃油炸、烧烤、加工、腌制类食物等含脂肪、糖分、盐分高的食物。腔梗”与“脑梗”有可能是互相重叠的,但在危险程度上差异很大,在用药方面两者侧重点不同,要根据危险情况进行用药,不能都以治疗脑梗塞的方法进行用药,否则有可能过度治疗,承担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